伴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1970年圖書館隨學校南遷至安徽省會合肥。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跨上了新的臺階,實現了基于網絡計算機環境的新型服務模式,為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一個重要支撐平臺。
我校圖書館目前擁有東、西、南3座館區,建筑總面積約41783平方米(東區17000、西區18587、南區6196),閱覽自習及交流研討座位5000多個,實體館藏中外文書刊228萬冊(含院系資料室),包括4萬多冊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圖書館通過構建高水平的數字化文獻體系來保障學校的教學科研需要,已引進和共享180多個中、外文數據庫(平臺),包括主流的國內外權威學術數據庫和檢索工具,師生用戶通過校園網可以方便查閱中文電子圖書246萬種、外文電子圖書40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6萬余種、國內國際碩士博士學位論文1257萬份,以及大量的會議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等資料。圖書館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提供網絡信息服務,學校師生可以在校園網訪問各種數據庫資源,可以通過圖書館的中外文發現系統實現對各類資源快捷方便的 “ 一站式 ” 檢索文獻,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書刊查詢服務、信息服務。2018年9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內,開設了一座小型圖書館。2021年9月起,在中國科大高新校區,一個更加現代化的嶄新圖書館將逐步投入使用,面向高新校區開展信息服務和專利與知識產權服務。
目前,我校圖書館有各種類型書庫及閱覽室14個,每周開放時間7*14小時,采用RFID技術實行開放式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為學校校園網的核心交換結點之一,有良好的網絡應用環境。無線網覆蓋全館,閱覽室、自習室和休閑區域配備了大量的網絡端口、地插電源,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閱讀和學習環境。東區圖書館二樓設有英才書苑教學學習中心,面積約1100平方米,分為八個學科教材教參書展示區、教學研討區、出版社專區和報刊閱覽服務區。學科展區按照數學、物理、化學、地空科學、信息科學、工程科學、生命科學與醫學、人文科學等8個學科群,展示中外文教材教學參考書約13200種。西區圖書館開辟有4千平米的未來學習中心,共劃分為20多個不同用途的學習和交流空間,包括研修室、語言學習與國際交流中心、網絡課程錄播室、編輯室、教師工坊等,是師生在校園最重要的知識交流場所之一。
隨著技術的發展,信息服務工作日益深入和滲透,實行學科館員制度,針對教學、科研與管理需求,主動服務,將工作滲透到學校各個環節。圖書館開設了多種信息素質教育課程和培訓,為學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異地融合學院師生開展各種文獻資源利用及信息分析講座。讀者還可以通過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從國內外圖書館和文獻情報系統急需的本館未收藏資源。
圖書館踐行“服務社會”的服務理念,是“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特色分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查新咨詢中心”、“CALIS安徽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安徽省高等學校數字圖書館總館”、“全國專利文獻服務網點”,為安徽省乃至全國的科研和學術創新提供文獻保障。我校圖書館是安徽省首家擁有院部級查新資格的高校,面向校內外科研院所、企業單位開展課題查新、論文咨詢、代檢代查等服務。
圖書館將以建設一流研究型圖書館為目標,圍繞服務支撐“潛心立德樹人 執著攻關創新”兩大核心任務,不斷優化文獻資源體系和技術平臺,拓展和創新服務功能,打造成為學校的文化中心、文明中心和交流中心,為學校建設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做出更大貢獻。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以制造類專業為主、服務類專業為輔、多專業協調發展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致力于高等教育40余年,是國家和湖北省最早**設置的高等...
1928年,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風眠先生,選址杭城西子湖畔,創建我國第一所綜合性的國立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以兼容中西藝術、創造時代藝術、弘揚中華文...
桂林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管理為主的高校。學校源于1956年原國家重工業部在廣西組建的桂林地質學校,歷經五改歸屬、十易校名的發展歷程。
稀有字體網主要為網友提供英文字體下載、藝術字體下載、免費中文字體下載、稀有字體下載、常用字體下載等服務。
莆田市人事考試網的主要職責,負責組織、實施全市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兩個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社會化評審工作,組織實施全市非國有經濟組織建筑企業專業...
溫州技師學院于2011年11月由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改委批復同意,由溫州機電技師學院和溫州技工學校合并組建,現有機械數控加工、電工電子、服裝、烹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