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縣位于四川南部,屬自貢市管轄,地跨東經104°03’03"-104°40’15",北緯29°08’41"--29°38’26"。東鄰自貢市,西接樂山市,南連宜賓市,北靠眉山市仁壽縣、內江市威遠縣,地處長江上游、沱江、岷江水系之間的低山丘陵區(q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煤、陶土、天然氣、巖鹽等礦產。工業(yè)以機械、建材、鹽化工、食品、能源為主,是國家商品糧,優(yōu)質柑桔和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是四川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范縣、文化先進縣和旅游大縣。
舊傳西周時,榮縣境為榮公封國。因寧公佐武王有天下,名列十臣,有盛德留周,賜土于此。從唐太宗貞觀六年(632)起,隸屬榮州,名冶官縣。嘉慶《大清一統(tǒng)志》:“蓋以其
有鐵山,出鐵置冶而名也。隋誤詒曰咨,冶咨字相類,《通典》、《舊唐書》、《新唐書》之《地理志》,又誤咨為資,則去本字遠。賴有《元和郡縣圖志》之言,始知其沿誤之因。”東晉起名冶官,唐代名資官。
隋開皇十年(590),設大牢鎮(zhèn),開皇十三年改鎮(zhèn)為縣,因而又叫大牢縣。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應靈,有應靈山、應靈水而名。
旭川縣,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分大牢縣地置旭川縣,因縣有鹽井號旭井而名。
榮德縣,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因旭字與神宗名同,避諱,因為境內有榮德山,因此改旭川縣為榮德縣。
榮縣縣名,最開始是在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因為降榮州而名榮縣。境內山有榮德、榮梨、榮隱、榮陵;水有榮川。榮也就是梧桐,古代時縣境內的梧桐樹多,是“榮”名的來源。[1]
辛亥革命前夕,榮縣成為第一個推翻清政府統(tǒng)治的縣,為辛亥革命在全國起義拉開了序幕。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以道統(tǒng)縣,榮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稱建昌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復省,榮縣隸屬四川省。
1978年榮縣劃歸自貢市行政區(qū)劃之內。
-
-
“中國南通”政府網站由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承辦、南通市政府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建設管理。
“中國?金華”門戶網站是金華市人民政府信息公開的主渠道、政府服務群眾的連心橋、互動交流的主平臺、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是金華市的官方第一門戶。
香港入境事務處主要負責香港特區(qū)的出入境管制事宜,同時也為本港居民提供多項服務,包括簽發(fā)香港特區(qū)護照和其他旅行證件、簽證及身份證,處理國籍事宜,以及辦理生、死及婚...
中共平昌縣委組織部網站專業(yè)為你發(fā)布最新平昌縣要聞、黨建工作、干部工作、政策法規(guī)、組工動態(tài)等全面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