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吉州區2000年8月由原縣級吉安市撤市設區成立,是吉安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42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43.5平方公里。轄5個鄉鎮、6個街道,89個行政村、36個城市社區,總人口34.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1萬人。吉州歷史悠久,古稱廬陵,建城史1660多年,為歷代州、路、府治所,“紅、綠、古”旅游資源交相輝映。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吉州區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三城共建”為經濟發展主戰略、創建“人文社區、美麗鄉村”為創新社會管理總目標,不斷提升競爭力,涵養軟實力,增強凝聚力,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先后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先進縣區、全省外貿出口先進縣區、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綜合先進縣區、全省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綜合先進縣區、全省農村清潔工程先進縣區等榮譽。一是綜合實力快速提升。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90億元,增長13%;財政總收入8.8億元,增長21.3%;固定資產投資84.1億元,增長3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億元,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增長13.8%;農民人均純收入8848元,增長12.4%。二是工業基礎日益雄厚。舉全區之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入近14億元,已開發面積近萬畝,園區成為全省首批省級生態工業園、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省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出口基地、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全省服務外包示范園區。引進了日本住友電裝、深圳中興摩比、香港天騰創意產業園等100余個項目,重點培育了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
2012年,全區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22.85億元、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2.8億元、利稅總額16.8億元,分別增長18%、41.2%和78.8%。三是城鎮建設煥發新姿。積極參與中心城區建設,2006年以來共完成征地3.9萬多畝,拆遷96萬平方米。累計投入近4000萬元,改造小街小巷500多條,完成無物業管理小區改造102個。加快推進城北新區、樟山新區建設,大力加強小城鎮建設,2012年所有鄉鎮財政收入均超1800萬元。完成了189個美麗鄉村村點建設,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四是商貿服務活力迸發。興建培育了陽明商城、四方圓建材家居廣場等一批有形市場,穩步推進了吉安生產資料市場、吉安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等市場建設,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市場體系。引進了肯德基、蘇寧電器、國美電器等國際國內著名連鎖企業,以及九江銀行、珠江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現代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五是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財政用于民生工程支出逐年增加,確保了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對象應保盡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我區被列為擴充城區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改革試點區。社會管理常創常新,社區網格化管理全面推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健全,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南京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是根據國務院《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和江蘇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調整實施方案的函》、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建立南京市...
-
鹽城市衛生局的主要工作職責。負責協調機關政務工作和綜合性文稿的草擬,承辦各種會議會務和電文處理、秘書事務、機要保密、新聞宣傳、政務信息、保衛、行政后勤等工作。
灤縣地處河北省北部,灤河西岸,地處東經118°16′,北緯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天津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東距秦皇島82千米。
淮安市地形西高東低,除市境西南部的盱眙縣有丘陵崗地外,全市以平原為主體,地勢平坦。境內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京杭運河、淮沭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是在1999年9月建立的,簡稱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是中國地理學會、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和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掛靠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