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熱能動力機械(動力)專業恢復招生。
1988年秋,同濟大學“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服務方向為汽車設計及制造)正式向全國招生。同濟大學在機械工程系下設立汽車教研室,成立汽車研究室。
1991年4月,汽車工程系正式成立。下設工程機械專業、汽車專業、熱能動力與裝置專業,1996年重組成新的汽車工程系,包括汽車專業和車用發動機專業。1999年7月29日,同濟大學汽車營銷管理學院成立。2002年,同濟大學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成立。
2002年4月28日,在汽車工程系、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汽車營銷管理學院的基礎上,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正式成立。2004年9月,汽車學院全體遷入位于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同濟大學嘉定校區。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管理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車輛工程博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博士點、車輛工程碩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碩士點和車輛工程學士點。
截止至2012年底,汽車學院學院在職教工152名,教授32名,副教授36名,其中30名博士生導師,專職教師中80%具有博士學位。學院擁有國家“十五”“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十一五”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總體專家組組長萬鋼教授;“973”首席科學家余卓平教授;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教授為兼職博士生導師和大眾—同濟研究院院長;有2名教授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1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同濟大學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跨世紀及新世紀人才3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3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劃2人,上海市曙光學者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1人,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8人,“通用汽車中國高校汽車領域創新人才”一等獎2人,同濟大學英才計劃8人,同濟大學教學名師1人。汽車學院還聘請了一批中外汽車技術領域的知名專家和客座教授,并與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有著廣泛的科研協作關系、學術交流和人員交流。
汽車學院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汽車及發動機研發試驗設備,如汽車轉鼓試驗臺、汽車廢氣排放測試分析儀、汽車道路模擬振動臺,整車半消聲室以及三坐標儀等。目前已建成上海地面交通工具風洞中心和汽車造型研究中心。
目前,在讀全日制本科生900余人,碩士生60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本科培養為雙外語5年制其中一年為主修德語或法語(二外),碩士生培養2.5年制,博士生培養3年制。
簡書收集了海量原創作品,是一個優質的創作社區,提供小說、散文、寫作以及在線閱讀服務。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創建于1953年,是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出版印刷類高等學校,中國出版印刷專業教育的搖籃,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特色學校...
星爾雅是超星集團著力打造的通識教育第一品牌,擁有綜合素養、通用能力、成長基礎、公共必修四大門類。作為最核心的綜合素養板塊。
新陽光教育是在職考研通過率連年走高的輔導機構,新陽光考研考試網專業從事考研英語,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法律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在職英語,公共管理碩士,體育碩士,M...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創辦于1958年的廣東省**科技大學,是省教育廳直屬的一所以工科為主,文、經、管、藝術兼顧的高等職業院校,學校是廣東省首批兩所高職院校...
華圖圖書網提供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輔導資料,華圖圖書增值服務平臺,其中華圖圖書公務員考試教材,模塊寶典,事業單位,教師,政法干警,會計,銀行,人民警察等內容受到了...